【世界肝炎日】肝炎與糖尿病的那些事
7月28日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肝炎日”,目前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而糖尿病合并肝炎的患者也不少。為什么肝病和糖尿病總是“如影隨形”呢?肝病和糖友在日常生活和治療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發病率慢性肝病患者警惕糖尿病
青島內分泌糖尿病醫院副主任醫師張磊博士表示,慢性肝病患者中高達7~15%患有糖尿病,無論是慢性乙肝還是丙肝,合并糖尿病發病率都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發病率為12.6~32%,高于普通人群2倍,感染乙肝病毒患者中糖尿病發病率為10%左右。
為什么肝炎患者糖尿病如此高發呢?因為肝臟是調節血糖濃度的重要器官,病毒感染(乙肝、丙肝)誘發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胰島細胞損傷,使胰島素分泌減少;而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細胞損害、肝功能異常,影響葡萄糖代謝和糖原合成,胰高血糖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在肝臟內滅活減少,導致血糖升高。
早發現患了肝炎要常查查餐后血糖
與普通糖友不同,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 “三多一少”癥狀多不明顯,加上肝病患者的肝臟再生葡萄糖能力下降,致使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升高不明顯,從而延誤了糖尿病的診斷。
慢性肝病患者應每年進行血糖檢測,尤其是餐后血糖檢測篩查糖尿病,建議每天都測測餐前和餐后血糖。對于年齡超過45歲、肥胖、脂肪肝、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肝病患者,更是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需定期進行血糖檢測。
肝功能受損糖友加強血糖檢測
不少糖友在患有該病一段時間后,會出現肝炎。糖尿病合并肝炎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使機體免疫力降低,清除外來病毒的能力大大減退,在遇有乙肝或甲肝病毒感染的情況下,容易使病情惡化而致急性或慢性肝炎。
在臨床中,糖尿病肝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出現肝區持續性脹痛或陣發性加劇;同時伴厭油、食欲減退、腹脹、疲乏、下肢酸軟;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熱或皮膚、鞏膜發黃。
張磊提醒,肝功能受損糖友應加強血糖自我檢測,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適當增加監測頻率可以預防血糖高低波動,防止出現低血糖,另外每2~3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糖友患肝癌危險性增三倍
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肝炎之后影響肝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友發生肝癌的危險性要比普通人增加兩到三倍。因此糖友應謹防肝癌“偷襲”,更需保護好肝臟。
據天津市腫瘤醫院肝膽腫瘤科副主任孔大陸副主任醫師介紹,糖尿病正在成為肝癌的一大潛在群體,這是由于糖友自身胰島素抵抗所致脂質代謝障礙,其體內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地利用,使脂肪酸在肝內存積下來,并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被慢性炎癥反復刺激后,極易癌變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另外,糖友機體免疫力下降,也更易感染丙肝病毒。
孔大陸強調,糖友應每年甚至每半年做一次查體,在做肝臟B超時同步進行一次甲胎蛋白檢測,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此外,糖友預防肝癌應積極治療糖尿病,盡量避免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避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