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正能量】二型糖尿病老糖友分享:運動抗糖,安享晚年
很不幸與糖尿病結緣,在退休前幾年已發覺血糖偏高,最終確診二型糖尿病。自診斷至今,已有十年以上病史,家屬遺傳的高血壓史25年余,哎~代謝綜合癥纏上了我,為了親人,為了自己,摒棄所有郁悶,選擇積極面對!
回顧這十余年的抗病歷程,除了每天嚴格控制糖的攝取量外,運動是我控制血糖的不二法寶。 運動有益于健康,人所共知,所謂“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已予以形象的說明運動療法作為治療糖尿病的五大基本措施之一,其對糖尿病的益處多多,具體而言:
(1)增強外周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謝;
(2)加速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堆積,起“減肥”、“降脂”之效;
(3)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代謝旺盛;
(4)消除應激,增進生活樂趣與精神活力;
(5)預防、延緩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延年益壽。
在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下,我的運動抗糖之路吧。 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服,穿上合腳舒適的運動鞋,——出發!
1、學習、參加正規運動
首先學的是“練功十八法”:這是種簡單易學的醫療保健操,鍛練防治頸肩腰腿痛,使相對的肌肉得到活動,保持其正常功能。體會:二套認真做下來,身體各部基本動過了,松了松。
其次是學習“太極拳”:我取它可頤養心情,強身健體;喜歡它:連綿不斷,行雲流水般的動作。我們學練太極拳的拳友里,從年輕的到最高有90多歲了,我想再年老點,也能適合。為了好好活著,不能懶! 牢記持之以桓! 記得,念書時可不喜歡拳操了,到現在成為我主要的運動項目。有次需四人去參加一演示活動,我有幸被選上,說明我學的做得還是很認真的吧。
運動久了,漸漸的也結識了幾個糖友,我對92歲的段阿婆很佩服,阿婆是個退休醫生,50多歲時確診二型糖尿病,近40年的病史,現在每天能看到她的身影,雖只做一套練功十八法、二套太極拳,也夠了。阿婆話語不多,但對我的鼓舞太多。老年人群中80多歲有糖尿病史2、30年的不少,每天堅持鍛練,從他們還硬朗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今后生活道路上的曙光,只要有信心,明天會更好。
再就是去體育場的路上“快速步行”加上“十點十分走”,這屬于中等強度的運動了,十點十分走,能讓你的背部、頸椎、大腦都受益,應該連續走200步,手很酸很酸,有時不得不放下手臂。
經過幾年的運動,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我的體力得到了驗證,共參觀6個半天,149個館,輕松愉快又開眼界,以前一小時的活動就會感到很累的我,甚為驚嘆,“甜蜜”病患改變了我以往喜靜不愛動的不良生活習慣,壞事成好事。
生命在于運動,從這個意義上看:運動是無禁忌的,但對于我來說,運動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是有選擇的,運動時應該把握好藥物、飲食、運動之間的關系,才能相得益彰。
2、享受天倫之樂之生活性運動
身帶著“甜蜜”的病患,進入了含飴弄孫的人生階段。有說:體育鍛練在二型糖尿病來講甚至比飲食控制更重要,但兒孫也寶貴。
早在1999年,美國一所專門研究人體有氧運動的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系統的對輕度體育活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參與了“生活性運動計劃”以后,從中獲得的健康益處與另一組進行正規體育鍛練的人群基本相同,只是熱量的消耗差些。 理論上,仼何能夠讓你挪動雙腳,以及加速血液流動的活動,都可以稱得上有效的生活性運動。
受此啟發,在照看小孫女的日子里,定了下生活性運動計劃,重點是飯后。負重走動: 懷抱著嬰兒在客廳來回小跑步,引得小兒咯咯笑,走著、哼著、搖啊搖;搖啊搖······不多會她就舒服地迷上眼睛,嘴角還留著甜甜笑意。
凝聚著親人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小孫女在一天天長大,飯后可以背著扛著:小豬啰買伐;小豬啰買伐······她是樂此不疲。學走步了,牽著兩小手祖孫在客廳里開火車嗚······· 會走了,活動內容更豐富:躲貓貓;拍皮球;齊步走;蕩秋千;滑滑梯;玩沙雕;開小車······小區里,公園的草地上,跟著我做自由操,舉手投足還真有味兒。“甜蜜”的病患使我的生活更甜蜜。
近二年的體檢要點:糖化血紅蛋白在5.8~6.0 ;腎,尿微量白蛋白在正常范圍;B超,頸動脈未見斑塊。明天,太陽依然會露出笑臉,陽光灑在我身上,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