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多必失,糖尿病飲食吃鹽需謹慎!
對于糖尿病,很多醫生和糖友把糖尿病飲食作為重要的防治方法,這本身是對的,但對于“鹽的攝入量”問題,很少人會引起注意。
?一、鹽的重要性?
1.人體缺鹽后會出現乏力、頭痛、厭食、惡心、嘔吐、嗜睡、神志淡漠、甚至昏迷狀況。
2.鹽中的鈉離子具有維持機體酸堿平衡、穩定組織間液的滲透壓、維持肌肉神經正常的興奮狀態等獨特的生理功能。
但食用過多的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不容小覷,尤其是糖友!那食用過多的鹽會對糖友造成哪些危害呢?
?二、“鹽”多必失的四大危害?
1.升高血糖濃度
?食用過多的鹽可增強淀粉酶活性而促進淀粉消化,和促進小腸吸收游離葡萄糖的作用,容易引起血糖濃度增高而加重病情。
2.增加腎臟負擔
腎臟每天都會將過多的鈉隨尿液排出體外,食鹽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因此對于伴有低蛋白血癥、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不全的糖友需限制鹽的攝入量,鈉的攝入應限制在每日4g以下。
3.引發骨質疏松
食鹽量過大是導致骨質疏松的罪魁禍首。人體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同時損耗大約26毫克的鈣。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量也越大,最終必然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
4.加重高血壓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對鹽敏感,每天食鹽的攝人由10.5g減少到4.7~5g,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mmHg。因此這類患者每天食鹽量應<6g,應減少烹調用鹽,少食各種咸菜、醬、醬油等含鹽高的食品。
?三、從“口重”過度到“口輕”?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一個人一天鹽的攝入量是6克,其中有2克鹽是人們日常吃進去的食物所包含的鹽量,實際一天炒菜用鹽量應是4克,4克鹽相當于把一個普通啤酒瓶蓋鋪平的量。
但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居民常有吃鹽過多的習慣,每天吃的食鹽、醬油、醬、醬菜量很大,這些都是含量很高的食品。為了健康,這種“口重”的習慣必須改變!
?四、注意!這些高鹽食物吃不出鹽味?
近日,臺灣《康健》雜志邀來營養專家,結合最新研究,為大家又找出九個新的“藏鹽大戶”,并教給大家減鹽妙招。
白面包?兩片半白面包含鈉就超過600毫克。如果再涂上花生醬,要不超量都難。而且巧克力面包、菠蘿面包、奶酥面包等奶油越多的,含鈉越高。解決方法:不妨選雜糧面包,雖然含鈉高,但鉀也多,又有纖維、植化素等優質營養素。
?
早餐麥片?早餐谷類脆片是不少人心中的健康早餐。調查發現,市面上14個品種的早餐麥片有一半達到英國高鹽標準,有的竟高達1030毫克。
解決方法:購買時看一下標示,有些廠牌含鈉量較低,差距達10倍以上。
檸檬夾心餅干?因為制作過程中加入添加物,造成每100克就有700多毫克的鈉。巧克力夾心餅干也有500多毫克。
解決方法:水果、煮玉米或酸奶是比較健康的零食,葡萄干或蔓越莓干也可以考慮。
果凍?許多標榜低熱量的零食,像果凍,竟含有約200毫克的鈉。
解決方法:購買前仔細閱讀營養標示。
運動飲料?1罐600毫升的運動飲料就可能含有252毫克鈉。
解決方法:除非長時間運動或出汗很多,否則不需要運動飲料。
果蔬汁?有些果蔬汁為了增加風味,在加工過程中會加鹽,1瓶可能就含162毫克鈉。
解決方法:白水是最好的飲料,或者選擇低鈉的飲品。